近年来,随着党政机关对年轻干部选任力度的不断加大,年轻干部在机关中的比例不断增加,逐渐成为各个单位的生力军。年轻干部具有学历层次高、学习能力强、个人潜力好等优势,但部分年轻干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浮气躁、自恃过高、好逸恶劳等“短板”,需要历练和打磨。年轻干部少接“天线”、多接“地气”对个人成长大有裨益。
一、少接“天线”,摒弃急功近利之念
认识是行动的基础。部分年轻干部过早地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,迷信“潜规则”,渴望走“上层路线”,喜欢揣摩领导意图,耍小聪明,挖空心思接“天线”,想方设法与领导搞好关系,急于为个人发展铺路,“骑驴找马”心态严重,不能够安心做好本职工作。年轻干部少接“天线”,必须坚定三种认识。
坚定“万丈高楼平地起”的认识,不必苛求“高起点”。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”。年轻干部要沉下心来,积极主动参与做一些看似枯燥繁琐的小事、吃力不讨好的杂事、劳心费力的难事,通过做好一件件小事、杂事、难事,总结经验、弥补不足、锤炼品性,为今后逐步承担起更大责任打下基础。干出来的干部一定比考出来的领导心中踏实。起点高固然是一个有利条件,但代替不了个人成长所要付出的努力,年轻干部要有“宰相出于州牧,将军发于行伍”的豪情,以自己的务实工作赢得精彩未来。
坚定“是金子总会发光”的认识,不必担心“被埋没”。年轻干部成长进步需要机会,更需要把握机会的能力。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干部,首要任务是潜下心来,立足本职,在自己的岗位上锻炼成才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,培养选拔年轻干部,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,事关国家长治久安。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,要下大气力抓好培养工作。在领导身边工作,的确能够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,相对容易出成绩,容易被发现。但随着年轻干部选拔的渠道越来越宽,选拔的程序越来越公正,相信只要年轻干部不断努力,人人都将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。
坚定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的认识,不必热衷“走捷径”。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,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、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。早熟的果子长不大,拔苗助长易夭折。年轻干部要想着多干事、干大事,不要总不切实际地琢磨怎样做大官。不可否认,身处的职位高一点,更能够激发出年轻干部的潜力,对培养年轻干部的全局观念和统筹能力等作用很大,但罗马并非一日建成,年轻干部只有经历相应的积累,才可能厚积薄发,工作才能游刃有余,不断打开新局面。
二、多接“地气”,遵循干部成长之道
基层是最好的课堂,群众是最好的老师。年轻干部要把握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,多接“地气”,积极深入基层、融入群众,从思想、态度、行动上给自己好好地补补课、提提神。
思想上少点功利,多点奉献。为官发财,应当两道。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。年轻干部应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避免得陇望蜀、朝三暮四、这山看着那山高,不要在个人利益问题上过多盘心思、动脑筋、斤斤计较,要有“安下心来、专心致志、迷恋至深”的“安、专、迷”精神,干一行、爱一行、钻一行、精一行,多点奉献精神,不断增加自身积淀,提升工作能力。深入基层,与群众打成一片是年轻干部熟悉国情社情民情、提升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。不要总想着能得到多少物质上的实惠和仕途上的资本,要相信随着自己能力的提升,应对工作将更加自如,工作成效将更加明显,自己终将得到群众和组织的认可。
态度上少点清高,多点谦虚。成熟的麦子总是低垂着头,空杯子才能装进最多的水。年轻干部在拥有自信的同时,对自己能力的“短板”要有清醒的认识,避免自我感觉良好、整日夸夸其谈、牢骚满腹,不做“语言的巨人,行动的矮子”。要有“空杯心态”,按照“照镜子、正衣冠、洗洗澡、治治病”的要求,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,对症下药,有的放矢,不断完善提高自己。学无止境,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,年轻干部要做好工作,就必须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,多从基层干部那里学习最鲜活实用的群众工作方法,从基层群众那里了解最朴素真实的群众内心诉求,这些都是年轻干部成长最需要的“营养”。
行动上少点回避,多点主动。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。不少年轻干部从“学校门”直接进入“机关门”,经历较为单一,想法较为单纯,对即将面临的挑战估计不足、准备不够,容易在面对矛盾和挫折时消极回避,讲客观、谈条件,不愿担当,不敢担当,畏缩不前,把组织上的压担子培养当负担,把领导同事的友善提醒当挑刺,乐于清闲安逸、无所事事,严重影响了个人的成长进步。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的利益和关切、矛盾和问题,难缠的人多,棘手的事多,对年轻干部是不小的挑战,同时也是难得的锻炼机会。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,年轻干部决不能贪图安逸,不能遇到矛盾绕着走,要有直面问题、迎接挑战的勇气,在摸爬滚打中练就过硬本领。
(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委常委、组织部长)